因为清代不乏为考证而考证的人,所以不能说考证者必有考证之外的思想动机。
参见杨庆中:《周易经传研究》,第166-171页。《随·彖》曰: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

⑩朱熹的解释以为功是指位而言,但传文分明说二者同功而异位,显然与朱注相矛盾,可见功并非单指爻位。③李镜池认为《易传》中的刚柔乃是受阴阳家影响而来,而徐复观则认为刚柔早于阴阳,小野泽精一等著《气的思想》也认为《易传》中的刚柔要早于阴阳概念。上述帛书子曰,在今本《易传》之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孔子刚柔思想的珍贵资料,不但深化了我们对于《易传》中刚柔概念的理解,而且进一步证明应是孔子正式将刚柔概念引入了《易传》。刚而不折,然后武而能安也。在《易传》的宇宙观中,乾坤两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耶?乾坤所以成为《易》之门,是因为《杂卦》指出的乾刚坤柔,乾卦纯刚而坤卦纯柔,代表了《易》的世界中两种最基本的力量。
由于从卦象上讲,刚代表君、夫、父等,柔代表臣、妇和子,应位又体现了社会调和观念。但是,疑古学者并没有举出任何有力的证据,主要的依据乃是其疑古的思想,此种做法有些类似于凭主观怀疑断案,反映了疑古学者们勇于怀疑和否定而薄于论据的学风(26)。] 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朱熹 理学 。
近年来,特别潜心于朱熹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遂决定编著一部与朱熹有关联的历史人物的资料书。陈国代长期从事图书资料工作。其中,朱熹与其弟子的关系占有突出的地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又更加集中,即围绕朱子学而且更多地从学理方面对之进行发展、阐述或批判、研究。
还有一大批人物就是近现代以来研究朱学的思想家和学者,从中可以看出朱子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朱熹曾作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思想文化的源流而言,朱熹对如此众多人物的评论,从一个方面证实了《宋元学案》作者所说,朱熹综罗百代这一结论,说明朱熹何以能够成为集大成者。这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做,但陈国代做了,而且做得很认真。他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这部包含三千余人的大著。其中,以思想文化方面的人物,特别是儒、释、道和诸子百家人物为主,尤以儒家人物居中心地位,但同时又广泛论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人物。
这些也许正是这部著作的价值所在。这部著作提示给人们的朱熹,不只是一位思想家与博学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文化兴趣广泛、思想造诣深邃而又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有喜怒哀乐与好恶之情的人。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是以朱熹为焦点,将古今与朱熹有关联的人物以透镜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些人物就是朱子学的源头活水。
而从对立学派即陆王学派的人物身上,可以发现与朱子学之间相互辩论又相互影响的相关资料。上自春秋,下至当代,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皆在其中,但都与朱子学有关,这就生动地反映出朱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为研究朱熹其人其学提供了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

在众多的朱子研究中,最近又有一位青年学者的新著即将问世,这就是陈国代的《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拱辰集》。有了这本书,不仅便于研究者翻检查阅,获取重要的背景材料,而且能够帮助读者走进历史,感受朱熹的精神世界,把握其思想脉络,了解其生活情趣(如诗文唱和之类就更加直接),体会其人生经历,以及今人研究朱学所达到的总体境况。
迄今有关朱熹及其思想研究的著作已不下数十种,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人物实际上跨越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即近古、近代和现当代,涉及面更广。国代曾表示,下一步他想从思想的层面对朱熹做一些研究。这部著作与其他朱子研究的著作稍有不同。只要将问题点出,这就是一个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则有待于其他学者。作为辅助性著作,书中并未对朱熹与其所关联的人物之间就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49]《朱子语类》卷二十七。只是一个一,分著便各有一个一。
这两种说法并不完全相同。诚的真实含义是真实无妄,用忠表述就是无一毫自欺处,是一片实心[54],无虚伪无欺诈。
[14]道理是说出来或讲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观念性的。究竟哪一种解释更为恰当,更为合理? 其实,就朱子而言,这两种解释都有依据,都能成立,而且并不矛盾。
曰:圣人未尝言理一,多只言分殊。[32] 就是说,万物各具之太极,是那同一个太极,但是,在不同的事物中便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一理而异用[33]。但是从存在上说,二者是不能分开的,如人的生命,浑身就是指整体即全体,说话便是作用,但说话是从生命整体发出来的,说话本身就是表现本体的,或者说它就是本体,不是在说话之外有一个本体。极至既是最高标准,也是最终目的。
要得事事物物,头头件件,各知其所当然而得其所当然,只此便是理一矣。……忠是大本,恕是达道,忠者一理也,恕便是条贯,万殊皆自此出来,虽万殊,却只一理,所谓贯也。
[50]《朱子语类》卷二十七。人人有真、善、美的价值诉求,但最重要的是理会多样性,立足于分殊而理会理一。
理一即太极的最本质的意义是指生命创造的根本法则,即生理和仁理,仁是心之德、爱之理,德是全德,理是全体之理,爱是广义的爱,包括同情、尊重、爱护、关怀、无私帮助等广泛内容。这是朱子(也是很多理学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似乎用西方的某一种理论不易解释清楚。
[38]《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朱熹 朱熹 理一分殊 。所谓天下者,凡有人的地方都可称之为天下。关于分殊的含义,比较简单。
这就如同他举的一粒粟生出无数粟的例子所说,是一个生生不已的无穷过程,每一粒粟都带有粟米的全部生命信息,而每粒粟又是各不相同的。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
因为朱子明明说太极本无此名[20],即不是用来指称某个实体的名词,极好至善也不是作为属性说明实体的,太极本身就是极好至善,故而称之为表德,这个表德就是表示极好、至善的,也就是表示太极的,其实,它就是太极本身。由于朱子和儒家视自然界为一生命整体,而不是机械的物理世界,因此,他所说的太极,不是分解式的概念,而是生命的创造原理,又是生命的终极性价值原理。
[12] 他所说的世间事,首先当然是人间之事,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以及个人的行为和各种交往,但是,还应当包括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个宇宙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被看成是世间事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前提性条件。理一作为最高的价值法则,是真、善、美的合一,既然用一个统一的概念(太极即仁)来表述,说明它是包含分析在内的综合,但它绝不是纯粹的单一实体,而是在个体中分有的,成网络状的。 |